小明:最近我在研究“智慧校园”的项目,你觉得大学里怎么应用这些技术呢?
小李:其实现在很多大学都在尝试用物联网和AI来提升管理效率。比如教室里的智能系统,可以自动调节灯光和温度。
小明:听起来很酷!那具体是怎么实现的?有没有代码示例?
小李:当然有。比如用Python写一个简单的传感器数据采集程序,然后通过MQTT协议传输到服务器。
小明:能给我看看代码吗?
小李:好的,这是个简单的例子:
import paho.mqtt.client as mqtt import random def on_connect(client, userdata, flags, rc): print("Connected with result code " + str(rc)) client = mqtt.Client() client.on_connect = on_connect client.connect("broker.hivemq.com", 1883, 60) while True: temperature = random.randint(20, 30) humidity = random.randint(40, 60) client.publish("sensor/data", f"{{'temp':{temperature}, 'hum':{humidity}}}") print(f"Published: temp={temperature}, hum={humidity}")
小明:这段代码是模拟传感器发送数据,对吧?
小李:没错。实际部署时,会连接真实的传感器设备,并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供后续分析使用。
小明:那学校是怎么利用这些数据的?
小李:比如通过数据分析优化教室使用率,或者预测学生出勤情况,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小明:明白了,这确实让大学变得更“智慧”了。
小李:是的,未来随着5G、边缘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智慧校园还会更加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