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最近听说桂林的几所大学开始用数字迎新系统了,这是什么?
小李:就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迎新平台,学生可以在网上完成入学手续,比如填写信息、上传材料、查看通知等。

小明:听起来很高效啊,那这个系统是怎么开发的呢?
小李:通常会用Python作为后端语言,搭配Django或Flask框架来构建。前端则用HTML、CSS和JavaScript,可能还会用Vue.js或者React。
小明:有没有具体的代码示例?
小李:当然有。比如一个简单的注册页面,可以用Flask来处理表单提交。
小明:那代码是怎样的?
小李:这里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request, render_template
app = Flask(__name__)
@app.route('/register', methods=['GET', 'POST'])
def register():
if request.method == 'POST':
name = request.form['name']
email = request.form['email']
print(f"收到注册信息:{name}, {email}")
return "注册成功!"
return render_template('register.html')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debug=True)
小明:明白了,这只是一个基础版本,实际系统应该更复杂吧?
小李:没错,真实系统还需要数据库支持,比如使用MySQL或PostgreSQL存储学生信息,还要考虑安全性、用户权限管理以及与学校现有系统的对接。
小明:那桂林的高校在部署时有什么特别的需求吗?
小李:可能会结合本地特色,比如加入旅游信息推送、校园地图导航等功能,让新生更快适应环境。
小明:看来数字迎新系统不仅提升了效率,还丰富了新生体验。
小李:没错,这就是技术赋能教育的一个好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