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最近我在研究农业大学的科研管理系统,感觉挺复杂的。你有没有接触过类似的系统?
小李:有啊,我们学校用的是一个基于Spring Boot的科研管理平台。它能帮助老师提交项目、审核进度,还能自动统计成果数据。
小明:听起来不错。那这个平台是怎么处理排名的呢?比如哪些老师的项目排名靠前?
小李:平台里有一个算法模块,会根据项目的资金、发表论文数量、成果转化率等指标进行加权评分,然后生成排名。我写了一个简单的Python脚本来做这个计算。
小明:能看看代码吗?我想学习一下怎么实现排名逻辑。
小李:当然可以。这是个示例代码:
def calculate_rank(projects): scores = {} for project in projects: score = project['funding'] * 0.4 + project['papers'] * 0.3 + project['conversion'] * 0.3 scores[project['name']] = score sorted_projects = sorted(scores.items(), key=lambda x: x[1], reverse=True) return sorted_projects projects = [ {'name': '水稻基因研究', 'funding': 500000, 'papers': 12, 'conversion': 8}, {'name': '智能农业系统', 'funding': 300000, 'papers': 9, 'conversion': 10} ] print(calculate_rank(projects))
小明:明白了,这个逻辑很清晰。不过农业大学的科研平台可能还要考虑更多因素,比如团队规模或者合作单位。
小李:没错,实际中我们会用更复杂的模型,甚至引入机器学习来预测项目潜力,从而优化排名算法。
小明:看来这个系统不仅是管理工具,更是提升科研效率的关键。
小李:是的,未来这种平台还会集成更多AI功能,进一步推动农业大学的科研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