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表示,有必要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综合发展,建立软件定义、数据驱动、平台支持、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的新制造体系。促进金融、物流、交通等服务业的智能发展,扩大信息消费升级,发展数字农村和智能农业。
努力提高产品、设计、设备、生产、管理、服务等智能水平,加快“两个现代化”的深度整合,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整合和应用,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大力推广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实施智能设计开发、数字建模、过程模拟等信息系统,重点推广智能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增材制造等智能技术和设备的应用,通过信息管理的集成和互联,实现整个制造过程的智能发展。鼓励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智能软件等技术的公共服务平台,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基础设施企业提供在线监控、故障诊断、云制造、系统维护等智能服务。
坚美铝业作为中国铝型材行业的龙头企业,一直高度重视企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是行业内最早自主开发应用现代ERP信息系统的企业之一。早在2010年,就获得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信息化与产业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广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等荣誉。
中证网讯(记者 董天)1月18日,记者从中国信息了解到,中国信息积极推进云原生数字安全基础的建设,通过布局新的金融基础设施、量子通信、“中国信创云”等领域。公司继续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云网络协调与计算网络一体化发展,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升级。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信息化和工业化,使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水平大幅上升。记者从最近召开的第三届两个现代化融合和数字化转型会议上了解到,2022年,全国工业企业关键流程数控率达到1500多个试点示范项目;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指数达到251,同比增长17%,连续四年增长15%以上。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围绕建设数字强省的重大需求,开展5G、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量子通信、集成电路等关键共同技术研究,巩固高端服务器、高效网络存储、网络空间安全技术优势,加快济南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积极建设青岛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融合创新发展,支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快速发展。
4、便捷的服务融合。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社等,为农民和城市消费者提供服务流程,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信息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强服务供需智能对接、服务质量远程监督,提高农田托管、种质资源、农业供应、物质设备、营销、重要农产品供需信息、农业废物资源利用服务能力,形成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合作的服务格局,促进一、二、三产业一体化发展。
1.努力突破先进技术。有针对性地梳理国家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清单,加强与国家重大研发机构、军民一体化创新平台、中央企业战略技术创新需求对接,组织相关企业和研发机构参与国家新兴产业重大技术研究,推动一批新兴产业先进技术进入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多个高能产业创新平台。到2025年,力争新增20个国家重大创新平台,承担20多个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发改委)
现代物流。促进物流业信息化、标准化、网络化发展,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支持供应链协调模式和技术研发创新。
数字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式,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整合应用和全要素的数字化转型为重要驱动力,促进更加统一的公平和效率。坚持“创新引领、综合发展、应用牵引、数据授权、公平竞争、安全有序、系统推广、协调高效”的原则,不断加强和扩大中国数字经济,是抓住信息机遇的必要选择,是促进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有望为中国经济稳定注入强大动力,创造强大的引擎,促进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战略布局,加快高速泛在、天地融合、云网融合、智能化、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综合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辟经济社会发展信息的“大动脉”。加快5G、千兆光网络、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5G云网络整合,实现云、边、网络高效协调,构建计算网络和数字平台,创新数字新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模式,促进5G网络共享,建立坚实的经济优质发展,传统产业数字转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