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和“信息大动脉”,数字基础设施的适度先进建设在稳定投资、促进升级、培育新动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中国信通院估计,预计2025年中国5G网络建设累计投资将达到万亿元,工业企业网络改造投资规模有望达到5000亿元。加深数字基础设施与各行各业的整合,促进工业制造、农业和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动水、电、气等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转型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直接推动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为数字供应链、创新链、产业链建设提供更有效的服务供应,使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协调转型,培育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驱动力。
加快汽车产业与信息、电子、互联网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顺应国际国内汽车智能化、电气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鼓励智能汽车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重点突破多源信息集成技术、车辆协同控制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环境感知技术、智能汽车终端技术、自动驾驶技术、自动停车技术和自适应巡航。技术等核心技术促进车辆安全运行管理系统、车身电子控制系统、车辆电子系统、车辆传感器系统等系统,实现车辆运行管理系统的无故障运行。鼓励建立电子电器、软件、检测评价、标准法规等标准化服务平台,促进智能汽车技术创新成果的转移和产业化。
推进企业信息化转型。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企业创新设计、生产技术创新,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推动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营销、售后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产业链全过程各个环节的应用,分析和感知用户需求,提升产品附加值。抓住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机遇,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采用新技术,开发新的商业形式和模式。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政策研究所副主任高晓宇表示,需要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综合发展,建立软件定义、数据驱动、平台支持、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的新制造体系。促进金融、物流、交通等服务业的智能发展,扩大信息消费升级,发展数字农村和智能农业。
1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建议加快现有住宅和社区设施数字化改造,鼓励新社区同步规划建设智能系统,建设智能建筑、智能停车场、智能充电桩、智能垃圾箱等公共设施。该计划要求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云网络协调与计算网络一体化发展,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升级。按照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原则,统筹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农村建设,协调优化城乡公共服务。
提出支持工业软件研发和应用推广的政策措施,开发智能硬件和设备。支持开发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检测装配、物流仓储等具有自我感知、自我决策、自我执行功能的数字智能制造设备和所需的工业芯片,实现重点行业的大规模应用。促进先进技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智能网络设备,支持工业企业利用数字网络技术改造生产设备,提高核心设备和关键工艺的数字化水平,促进人工智能、数字双胞胎等新技术的创新应用。
(曹雅丽)(4)节能环保产业。加快节能环保产业与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的融合,推动节能环保技术创新突破瓶颈,加快节能环保技术设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推动“智能环保”深化发展
通过对最新“十四五”信息技术产业的一些关键新指标的简单回顾,我们发现信息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已经成为新时期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十四五”寻求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受重视。虽然对个人来说,宏观政策的势能往往会通过社会传导向个人施加巨大的力量,但它们仍然与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影响我们从事技术行业的环境和空气。
通过简单地回顾最新的“十四五”信息技术产业的一些关键和新指标,我们发现信息技术与产业的整合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十四五”寻求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受重视。虽然宏观政策的势能对个人来说往往是不同的,但它仍然与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影响着我们从事技术产业的环境和空气。
发展目标:加快生产性服务资源整合,促进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深度整合,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建立结构优化、专业质量、支持强、布局合理、综合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体系。到2025年,全省R&D设计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800亿元,新增省工业设计院1-2家,省工业设计中心100家,国家工业设计院1-2家,国家工业设计中心1-2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大数据主营业务突破30亿元;探索建立绿色发展银行,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立了一批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全省金融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600亿元。
随着技术整合和系统整合的快速发展,许多强大的信息通信、互联网、人工智能企业和网络服务提供商加入了安全监控行业。这些企业整合了安全场景的应用,具有优秀的算法、架构和计算能力,促进了行业智能化的深度转型,塑造了新的行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