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3D打印等的广泛应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业的融合发展。鼓励工业企业上云,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打造“5G”+智慧园区工业互联网。在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的牵引下,加快中国-东盟北部湾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工业互联网标志”+应用区块链。建立一个集成的政府数据应用开放平台,推动5g、物联网、区块链在城市管理、交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建设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边境、智能港口等,系统建设“北部湾大脑”。
(1)转变观念,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思想保障。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全体教职员工要充分认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快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以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各行各业都布局了数字化转型,提高了企业和品牌的数字创新能力。
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出台了《甘肃省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有效促进了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一)增强关键技术创新能力。针对传感器、量子信息、网络通信、集成电路、关键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新材料等战略前瞻性领域,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体系、新国家体系和大规模市场的优势,提高数字技术的基本研发能力。以数字技术与各领域的整合应用为导向,促进行业企业、平台企业和数字技术服务企业的跨境创新,优化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机制,加快创新技术的工程和产业化。鼓励新研发机构、企业创新联合体等新创新主体的发展,构建多元化参与、网络协调、市场化运作的创新生态系统。支持开源社区、开源平台和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开源项目的发展,促进创新资源的建设和共享,促进创新模式的开放和演进。
30.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 “宽带吉林 “项目推进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无线网络覆盖,积极参与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试点,全面推进 “三网融合 ”。加快空间遥感数据综合应用和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遥感数据深度开发和推广应用。推进北斗位置导航应用平台和系统建设,促进空间遥感信息与北斗定位信息的集成应用。加快吉林数据中心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建设。(负责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通信管理局)
2.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开展“经典 量子“超级集成计算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应用研究,开发量子计算机,与郑州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合作计算,打造国内领先的新型高性能计算平台。依托信息工程大学,围绕核心设备、传输干线、系统平台等关键环节,加快量子通信等新兴产业的培育,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综合发展。引进国内优势企业,规划建设河南省量子信息产业研究所,重点建设量子信息前沿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培育中心,建设星地综合量子通信网络枢纽和调度中心,促进量子通信应用产品和核心设备的研发,建设国家量子通信产品基地。(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改委、科技厅)
在促进信息技术一体化教育教学发展的过程中,选择一批典型/创新的教育信息化最佳实践和解决方案,树立一批可复制、推广、大规模应用的发展标杆,为全国教育创新发展提供经验。
各地区应大力推进汽车工业电气化、智能化、绿色化,积极发展绿色智能家电,加快5G手机商业应用,加强人工智能、生物信息、新显示、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手机上的整合应用。
考虑到更深层次的数字化转型,西门子将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工业 5G、独立处理系统、区块链、增材制造等尖端技术融入西门子数字企业解决方案,促进信息技术与运营技术的融合,实现数据的智能使用。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我省产业发展条件。我省在新型信息通信网络、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上,推动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补短板、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集成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创新基础设施扩大有效投资,大大改善发展条件,充分利用新技术、新产业、新形式、新模式,大力发展服务制造、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重建我省制造业体系,推动制造业走向中高端,开辟新路径,创造新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