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高校建立了中间库、共享交换库、基础数据库、数据治理平台、数据中间平台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平台。据2021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统计,31个省市建设校级数据中心的高校占50%以上,其中17个省市占80%以上。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建立了实现业务系统数据同步的共享数据库系统和促进高校数据集成管理的系统管理平台;浙江大学建立了公共数据库,形成了四个数据平台协作系统:公共数据平台、个人数字文件、数字栈大数据平台和日志数据平台。
数字化校园建设阶段,数据共享主要是通过共享库或中间库进行交换,实现核心基础数据在不同业务系统中的更新和同步。在智能校园建设阶段,通过数据中心、集成计算支持部门协调、流程重构和业务智能的综合收集、集成计算支持部门。在此过程中,数据共享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校内部门,一些高校也积极申请政府数据资源与学校数据的整合,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一些单位还试图建立校际数据共享机制,如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领导的大学数据共享联盟、U21联盟数据共享支持战略合作小组等。
随着数据价值的提高,高校数据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师生隐私数据泄露层出不穷,电信诈骗案为数据安全敲响了警钟。2021年实施的《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确定了数据安全的基本遵循。2022年,教育部在教育系统中开展了核心数据和重要数据识别识别工作,确定了数据分类分级保护的基本原则。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发展也为数据安全保护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如使用API数据网关加强数据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控制,防止数据越权访问和过度使用,鼓励更多的验证接口和使用。
?3. 基层就业和扶贫援助:系统为基层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和扶贫人口提供政策评估和申报支持,巩固扶贫成果。
大学校园安全是一个需要学校、政府、社会等方面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学校应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安全体系,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政府应加大对校园安全的投资,加强对学校的监督和指导。社会应形成关注校园安全的良好氛围,共同维护学校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