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新城红谷滩区的兴起,南昌西拓迎来了新的趋势。九望新城毗邻红谷滩区九龙湖新城,成为最大的赢家。九望新城被列入南昌重点建设的“五区”,占地约15平方公里,规划可容纳20万人口。将建设成为集工业、生活、服务于一体的产城一体化示范区,成为南昌的“西门户、科技创新之都”。在现场,与会者就城建大计进行了共议,对新城的发展进行了脉搏,描绘了新城的发展蓝图。
如何促进“轨道上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宜居宜业的优质生活圈?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姜建军认为,深圳应在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核心引擎的作用。因此,他建议高水平规划,加快深圳西丽枢纽建设,使其真正落地为集国家铁路、城际轨道、城市轨道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成为深圳工业、科技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门户,使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更好地实现互联互通。
在华丰智谷大厦,俯瞰深中通道门户区和深中通道建设现场,融合山海生态、创新智能制造、岭南文化的大湾区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区的美丽蓝图令人振奋。
发展壮大泸州、宜宾区域中心城市,加强泸州-宜宾集团,促进内江自贡城市化,加快川南经济区一体化进程。突出南向开放通道建设,加强产业、交通、教育、医疗等优势,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和通道经济,建设现代产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川渝滇黔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区域经济中心。促进川南、渝西一体化发展,探索建立重大政策协调和市场主体联动机制,建设东部产业转移创新发展示范区,共同建设西部陆海新渠道和长江经济带物流枢纽,推动成渝经济圈南翼跨越式发展。
针对新的动力点,桥头近年来动作频繁。城镇建议依托东太湖科技产业园区位、生态、交通等多种优势,利用东莞高速辐射驱动,加强与银瓶合作创新区、通湖生态智慧区区域联动和互补优势,优化城市空间模式,扩大发展空间为主要起点,全面建设城市一体化“创新门户”新区。
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增强科技创新源功能,建设国际创新城市;增强高端产业主导功能,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增强三生一体化发展功能,建设宜居、工业优质湾区城市。
一是建设以县城为核心的产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坚持以县为载体,加快高铁新区产业布局,重点发展旅游休闲、健康、科技创新、贸易物流、教育医疗产业,加快站前广场、综合交通枢纽站、旅游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现代服务示范区、产业转型示范区、枢纽门户示范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高铁经济带。着力优化老城区商业服务、文化休闲、市场物流等功能,增强商业知名度,打造服务业高地。坚持以县城为“圆心”,全力打造“1” 4”城市发展格局,促进卓港、五祖、大河、苦竹与县城的发展,进一步发挥产业优势,实现与县城需求的互补,全面扩大产业与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半径”。
目前,杭州湾新区规划陆地面积356平方公里,海地面积350平方公里。是前湾新区组成区、国家产城一体化示范区、沪宁合作示范区、浙沪合作示范区、杭州湾大湾区周边高水平示范区、浙江制造业优质发展示范园区。也是国家战略叠加的交汇点,如沿海开放带、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等。为什么杭州湾的头衔越来越多,为什么政府和国家如此重视杭州湾新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位于上海、宁波、杭州、苏州的区域几何中心,是沪杭永经济圈的中心区,是宁波与上海接轨、融入长三角的门户区,也是中国长三角经济圈最具发展潜力的战略要地。
根据规划,亭角地区定位为自由贸易区滨海城市景观门户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未来将与灵山岛尖端、梅山工业区、体育馆对面连接,整合该地区,打造现代滨海门户城市景观。
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引领区域发展,促进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是促进区域发展的新模式。重要的区域城市不仅是区域的门户枢纽,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随着“十四五”规划建设的发展,这些城市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