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第25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主题论坛发布了许多前沿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问题和工业技术问题。其中,中国作物学会提出了与智能农业相关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试图解决未来粮食“如何种植、依赖谁种植”的“脖子”技术问题,推动粮食生产从机械化向无人化的新飞跃。由此可见,智能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增长点,相关领域已成为科研领域的热点。在此背景下,王旭早已走在智慧农业轨道的前列,带领团队先后获得多项相关发明专利和科研成果。
11月24日,中国电子热点解决方案创新峰会(以下简称“电子峰会”)由哔哥哔特商务网、广东磁性元器件行业协会、中国电力学会磁技术专委会联合主办,以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加强产学研合作。《半导体器件应用》杂志、《磁性元件与电源》杂志 、由《国际电缆与连接》杂志主办的中国大学新能源领域成果展将同时亮相,共同促进新能源领域技术的交流与整合。
潘瑞林说,论文中的识别率为99%,但工业工程实践后可能只有50%。实践中情况复杂,成果转化流产率高。有些企业在找大学的时候只找最好的学校,而不是最合适的学校,往往最终转化失败。未来要探索新的机制,找到市场需求与科研成果的最佳匹配。如何量化,如何评价,如何找到最合适的成果进行转化。
中国高校新能源领域成果展涵盖电力电子拓扑、800V超充、锂电池BMS、光伏储能及相关电力电子实时模拟、磁性元件解决方案,连接高校科研创新成果,促进产业、大学、研究的深度整合,帮助实现更多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为了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多组学习技术,掌握前沿研究的应用和转化方向,将举办第二届多组学习研究和临床应用会议,由上海生物医学产业协会、广州新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广东单细胞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单细胞协会、多组学习研究、观察研究、迈赛客、博后之家、喀斯玛平台于2024年3月在上海举行。会议旨在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加强各研究领域的信息和资源共享,通过会议快速将单细胞多组学从基础科研推向临床实践。
中国科技大学的重大突破再次证明了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巨大潜力和实力。让我们为中国科技大学的科学家欢呼吧!我们期待着他们未来更多的科研成果,为人类的科学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11月20日至21日,嵩山论道·2023云网络智联创新论坛暨第二届智联网络技术与产业创新大会在郑州举行。会议以“云网络智联范式改革”为主题,展示了我国新网络技术特别是网络安全应用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前沿创新探索。
近年来,基地开放合作深化了“产业、大学、研究和应用”,促进了市场需求的实施和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华为、苹果、德国威茨曼集团、航天科技集团等科技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与上海交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开展学术交流、科研、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科普学习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