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秦川副校长在讲话中表达了对《明德文化概论》教材编写的大力支持。他感谢所有编辑,强调明德文化应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校园文化等方面,成为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教科书的编写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期望。我希望你们能共同努力,编写高质量的教科书和高质量的教科书,以帮助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2通常用于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教材~大约三年后,出版社牵头组织编辑完成修订工作,如补充不完整内容、增加新形式的练习、更新最新知识点和综合教学资源。但由于校本教材缺乏对教材质量的控制和监督,教师在没有使用效果的调查和反馈的情况下,简单地更新了一些基础知识点,无法提高教材质量。缺乏校本教材的评价机制,必然导致“数量多、质量低”的局面。只有对校本教材有相应的跟踪管理和评价体系,才能做好教材建设,提高教材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高职院校应出台可行、详细、全面的“校本教材管理办法”,规定校本教材的编写条件、范围、要求、内容和形式;明确校本教材的审核标准、示范、征订、跟踪修订、使用反馈和评价机制。
在管理人员竞争岗位的基础上,公司开展了技术岗位和生产岗位的合格岗位。人力资源部组织专门力量编制岗位培训教材。经过合格的岗位考核和选拔,一批高素质、能力强、潜力大的年轻人进入了技术总监、业务监督等专业岗位。合格的岗位也促进了员工思想的转变。
其次,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应以教材本体理论、教材编制理论、教材管理理论、教材发展理论等教材理论为基础。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应注意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教材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最后,完善校本教材跟踪评价体系。除了检查编写过程、选择订阅和编写质量外,校本教材还应注意使用教材后的评价和反馈,以便不断改进和改进教材。例如,制定校本教材的评价标准,量化评价分数;例如,围绕使用校本教材的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立即修改和改进教材;反复评价、反馈、修订和改进,可以“螺旋”提高高职院校校本教材的整体质量和实用性,为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校本教材,为有效保证教学质量提供条件。
与正式出版教材相比,高职院校校本教材的编写、印刷和使用过程相对简单,目前市场上高职院校各专业教材覆盖面不广。因此,教师自行编写校本教材,以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此外,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都需要开发符合学生要求的教材,因此学校不限制教师编写校本教材的积极性。除了对校本教材的框架结构、样品、文档格式等有具体要求外,整体内容和质量控制不严格,没有具体要求和统一的评价标准。只要教师提交申请,他们就可以顺利地编写,并在课堂上订购和选择校本教材。
会上,教务处负责人传达了教育部、海南省关于教材建设和管理的相关文件精神,报告了本学年教材订阅的相关情况,并安排了下一步教材订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