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大型交警审批流程,推动渭南、咸阳、汉中、商洛等四个城市实现跨部门在线联合审批,进一步缩短审批期限,提高工作效率。开发运营“大手掌”小程序,实现大运输许可证现场验证、验收状态、证书结果点对点推送、验证信息手机现场上传功能,从“在线”到“手掌”,满足大运输企业许可证申报“随时随地”的实际需要。
(一)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我局涉及工伤保险待遇变更、失业保险金申请、养老金申请等160项公共服务和行政许可。所有办理窗口均落户行政服务中心,网上办理率达97%。今年,我局重点关注市场实体和群众的需求和期望,结合长泰“118机制”建设,实行“一岗多能制”。群众只有一个窗口,只有一个人,只有一次旅行,窗口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实施认证事项通知承诺制度,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大学毕业生、保险证书等认证事项通知承诺制度,减少协调验证、内部验证和在线验证材料,促进群众和企业的工作需求。
10月下旬,上滨河路社区搬迁至金都大厦1号楼1单元新店。新的服务大厅不仅为居民带来了更方便的服务,而且提升了家庭养老服务。“我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改造面积910平方米,床位30张,平均床位30.3平方米。目前,服务大厅、会议室、办公室、档案室、快乐食堂、用餐区、休闲区等仍在进一步建设中。上滨河路社区党委书记洪娟介绍。
(二)积极开展“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认真落实自治区、市、区进一步推进“管道”改革任务要求,积极推进“最多一次”改革,民政审批职能进入区政府服务大厅,简化标准化程序,打印易懂的指南和流程图,方便群众处理相关业务,真正让社会组织和群众“只运行一次”。国家目录涉及民政业务30项,规范行政审批、行政确认、行政支付等民政权利义务127项,全部在政府信息网上披露,全部实施民政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双重宣传”。
此外,黄江不断创新基层服务模式,推进社区优化调整,不断加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三个“统一”:“统一场所设施”,整合机构平台,参照“省村(社区)党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参考指南”实施党群众服务中心硬件建设;“统一服务内容”,完善中心功能,将市镇“一门式一网”政府服务项目延伸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厅,逐步实现居民办证“足不出村”;基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运营需求,“统一管理模式”规范高效运营,积极协调镇、村两级资源,从人员、资金、制度等方面加强中心的正常运营保障。
2、严格执行行政执法的法律程序。优化和完善执法方法,规范公平文明执法,落实执法“三制”,建立“三明”工作机制。实行执法宣传制度,加强大厅和服务窗口的建设,确保行政执法事前、事中、事后的顺利披露机制,及时、准确地披露行政执法信息。完善各类行政执法的全过程记录,完善执法信息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归档,实现行政执法行为全过程的痕迹和可追溯性管理。充分发挥第三方专业法律机构的作用,确保执法工作合法、合规、有序。
铜陵市正常组织开展以“企业呼我应,企业难我帮”为主题的“亲清有约”系列活动,开展集中办公活动,监督企业问题,收集各类企业需求;充分利用县、区(公园)政府服务厅(公共服务中心)、乡镇(办事处、社区)便利服务中心等服务资源设立117个专窗,及时掌握业务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继续对企业服务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监督,形成监督通知。在第一季度,受访企业对问题处理和包保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超过90%,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满意度超过99%。
在天津市红桥区和苑街道办事处大厅,社保医疗等日常业务处理柜台位于中心区,左墙,“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字样十分显眼。这里有人民调解员(司法机关)、开放式服务窗口和专门的调解室,如法官工作站、检察公益岗、青年轮值岗、社区志愿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