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应严格执行国家、市、区关于教材管理的政策和规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选择和使用教材。校本课程由学校开发。学校应以学校特色教学资源为基础,以多种方式服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原则上,出版教材不得编写。
■ 加强对校园内各类特殊教育教材和读物的管理。严格控制各级地方课程教材和各类读物的数量,及时清理数量过多、质量低的教材。
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本区中小学教材的管理,指导和监督学校课程教材的工作。负责本区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的选择和使用,全面组织教学指导、教材培训、检查和监督。
市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管理市中小学教材,详细制定相关教材制度和规范,指导和监督各区和学校的课程教材。组织国家课程教材的选择和使用,确保全面有效的实施。
北京人民日报,12月18日电 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北京市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2023年修订)》,对北京市中小学教材的管理、选择和使用提出了要求。原则上,学校不得编制出版教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使用海外教材,地方课程教材不得携带任何商业广告。管理措施的要点如下:
■ 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本区中小学教材的管理,指导和监督学校课程教材的工作。负责本区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的选择和使用,全面组织教学指导、教材培训、检查和监督。
■ 市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管理市中小学教材,详细制定相关教材制度和规范,指导和监督各区和学校的课程教材。组织国家课程教材的选择和使用,确保全面有效的实施。
《北京市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2023年修订)》共十章四十九条,主要包括中小学教材管理职责、国家课程教材选择使用、地方课程教材编制修订审核等。
加强对校园内各类特殊教育教材和读物的管理。严格控制各级地方课程教材和各类读物的数量,及时清理数量过多、质量低的教材。
据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修订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明确了北京市教材委员会的统筹指导作用,在北京市教材委员会的统筹指导下,市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负责本市中小学教材的管理;二是地方课程教材的编制和修订主要依据本市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地方课程教材开发指南、教育部中小学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及相关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调整为地方课程建设规划、地方课程大纲和地方课程教材开发指南;第三,根据专家审核和行政审批流程规范调整地方课程教材的审核;第四,落实校本课程教材的审批要求,将校本课程教材由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调整为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