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创新要素正在加速向企业集聚,大量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创新的重要发源地。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仍然存在技术创新供给与行业需求难以匹配、企业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产学研融合不足等突出问题。
首先,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需要与企业进行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合作,建立有效的渠道和机制。目前,仍存在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渠道差、信息不对称、利益分配不明确等问题。
此外,创新需要创新人才、创新环境和科技成果孵化平台。高校科研人员在科研质量、创新思维和市场意识方面仍存在差距,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资金相对不足,难以满足转化过程中的需求。
科研资金“高投资、低产”的话题讨论历史悠久。网上报道大多贴上了“广西大学”的标签,要慎重处理,谨防舆论的“长尾效应”,导致单一事件反复发酵、时间延长,使广西大学不时受到质疑和关注。相关高校需要积极响应舆论,全面澄清解释事件,向公众传达真实情况,针对具体改进计划,加强科研资金管理和使用,建立健全的成果转化机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向公众和媒体表现出积极的沟通态度,回应问题和疑虑,倾听关注和意见,有效减少后续舆论的发酵。
由于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他省份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也可能引起关注。关于全国高校资金排名的讨论已经出现在互联网上。这种“舆论涟漪效应”可能会引起公众对高校科研资金使用和成果转化率的普遍质疑,进而解释为高校科研对社会创新的贡献不高,对高校的声誉和形象产生不利影响。面对舆论涟漪,其他省份高校应做好相关舆论关注工作,采取积极措施回应和解决问题,加强科研管理和成果转化,加强宣传和积极指导,提高公众对高校科研工作的理解和认可,恢复公众信任。
如何加快高水平科技的自力更生和自我完善?作者认为,与“不屈不挠”这个关键词是不可分割的。所谓的“不屈不挠”是在科技关键环节取得原创创新成果;所谓的“立场”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科技向产业的转移和承担,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水平,防止科技成果“睡觉”。
近年来,随着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国家职称改革的深化,专利作为科研成果的重要体现,已逐步纳入我国职称评定体系,成为继论文和工作之后的另一个重要条件。高质量的专利在职称评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作为广东省首批省级实验室之一,定位于南方基地和国家物质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国际影响力。为推动重大原创创新突破和重大成果转移转化,东莞支持实验室以灵活的机制提升研发实力,将团队科技成果投资于工业化公司。同时,东莞采取“先获奖后投资”的方式,帮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