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西审计部发布了一份关于广西科学教育振兴基金审计的报告。据报道,报告中的一所大学获得了1亿元的财政投资,实施了862个科研项目,但成果转化为0。报告中其他大学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率也普遍较低。(《环球时报》于8月5日)
近日,“高校亿科研成果转化率为0”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7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审计厅厅长罗海山在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作了《关于2022年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等财政收支的审计报告》。指出高校科技成果存在市场转化率低的问题。一所高校获得1亿元财政投资科研资金,实施862个科研项目,实现0个成果转化。(8月7日央广网)
在此基础上,高校应严格检查科研项目的项目审查,优化科技成果的评价,不要过分纠结于转化率指标,但不要让科研活动加入其中。
主要问题包括:一是高校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率低。二是高校科技项目立项重点不够突出。三是科研项目余额闲置。
第三,科研项目余额资金闲置。四所大学科研项目净余额为1万元,长期闲置,未及时振兴;两所大学22个科研项目根据实际需要编制科研项目预算,预算与实际支出偏差最大,导致闲置资金1万元。
第三,科研项目余额资金闲置。四所大学科研项目净余额为1万元,长期闲置,未及时振兴;两所大学22个科研项目根据实际需要编制科研项目资金预算,预算与实际支出偏差最高,导致资金闲置1万元。回到苏湖看更多
科研项目申请是科研人员在申请科研项目时提交的重要文件。由于科研项目的重要性和资金投入,科研项目的申请往往需要严格的审查程序。其中一个更重要的环节是检查和测试。
其次,报告还指出,高校科技项目的立项重点不够突出。其中,3所高校实施的2075个科研项目中,预算资金不足10万元的小型论文科研项目811个,占39.08%。这说明高校在选择科研项目时缺乏更突出的重点,可能会对科技成果的产出和转化产生一定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