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教育体系先进集体…… 。近年来,管晓红院士和团队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王祥科,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教授,从事无人机集群相关教学科研工作IROS、ICRA顶级论文20多篇,主持建设第一个大型固定翼无人机蜂群侦察搜索系统,成为无人机领域的代表性成果,创建和组织教育部名单活动——中国机器人竞赛无人机竞赛(包括四个子竞赛),组织团队开发开源无人机蜂群通用模拟系统。
胡忠毅,吉林大学信息技术工学博士。参加多项国家级项目,以及“985”的项目;擅长系统架构分析,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专业从事多年研究,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和产品专利。曾获科技部科学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学进步三等奖。
近年来,全市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主导作用,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开展规划项目、小创新成果项目等研究工作,通过项目研究促进问题解决,促进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化。目前,全市教育体系人人参与研究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十三五期间,先后承担了43个省级项目、114个威海项目、81个荣誉级项目和216个成果,并获得了不同层次的教育科研成果奖。
先进的理念促进了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刘志新在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计划时,把规章制度和标准放在首位,在第一年的管理和建设年中实现了制定规章制度和建设标准的既定目标。同时,指导学校围绕1 8工作体系,以党建设为核心,努力实现学校管理、德育工作、教学研究、团队建设梯队、艺术教育特色、安全管理规范、文化建设体系和物流保障标准化工作目标和要求,不断丰富学校和平文化内涵,促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加强与消防专业研究机构及其研究机构及其他研究力量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消防协会的作用,促进基础消防理论、应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高消防监督水平和部队消防救援的快速响应和协同作战能力。建设和完善能够集中受理火灾报警的通信指挥中心,形成120、122联网的城市救援联动系统,逐步将网络扩展到重点消防安全单位和专职、自愿消防队。与当地政府、公安机关、电力、天然气、自来水、医疗等部门建立横向联系机制,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进一步提高灾害事故的整体防御能力。
早在十年前,中国军事研究团队就开始根据美国不成熟的中压交流电磁弹射技术征服中压直流技术。与美国需要复杂庞大的补充系统和综合电力系统协调才能实现稳定供电的中压交流电磁弹射系统相比,中国重点开发的中压直流电在复杂的电力系统中具有显著的可靠性、体积和输电能力优势。未来,该技术不仅将应用于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甚至未来航空母舰的弹射器,还将用于国内电磁炮。可以看出,中国的中压直流技术已经非常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