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刷脸技术在北京大学已经应用了一段时间,经常进出学校的师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刷脸无法识别的情况。有些是学生的错误——他们没有成功更新系统中的照片供机器识别;有些是机器故障,杜良生和王刚、焦森等同事建立了大门故障报告系统和安全人员微信组,随时解决大门故障问题;还有技术缺陷,对于这种现象,杜良生专门为大门准备了通道权限查询程序,安全人员输入师生学习号码可以检查是否有通行权限,刷脸失败后不需要直接拒绝或机器,大大提高了通行效率。
院长助理、学术工作部部长、共青团委员会书记姚祖禅带领团队参加了比赛。她说,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大众创业创新教育工作,注重陈嘉庚先生国家第一艰苦创业、自我完善精神继承和学习,结合闽南地区特色,植入爱赢的商业创业理念,引导全方位整合教育教学,建立全要素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打造全链特色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营造全区域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大众创业创新竞赛教育、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大众创业创新生态系统,不断激发学生大众创业创新的潜力,有效帮助学生实现从创新、创新到创新、创业的跨越。
九五期间,华东理工大学、兖矿鲁南化肥厂、中国天辰化工工程有限公司承担了新型(多喷嘴对置)水煤浆气化炉开发的国家重点科技研究课题。它属于气流床。多烧嘴向下制气,气化炉采用耐火砖衬里。开发成功后,山东德州华鲁恒生化工有限公司先后建设了6套气化压力.5MPa,日处理煤750t气化炉系统于2005年6月正式投入运行,至今运行良好。山东滕州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建设了两套气化压力4套.0MPa,日处理煤1150t气化炉系统于2005年7月21日成功投料,运行至今。经考核验收,得出结论,气化技术指标见表1
郑静晨: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灾害医学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灾害救援和工程管理专家。中国灾害救援医学的主要先驱之一主持了灾害救援医学工程体系的建设。主持开发了智能发展舱医院系统、直升机医疗后交付设备、复杂灾害环境五种技术体系,实现了技术设备创新与整合;建立了灾害救援医学工程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郑院士和研究团队荣获集体一等功、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第二届国家创新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何良科技进步奖、光华工程科技奖 、吴阶平医学奖。
学院现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艺设备与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物流工程、土木工程、能源化学工程、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测量与控制技术与仪器、智能科学与技术等27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程、科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科。工艺设备与控制工程、物流工程是自治区一流的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是国家一流的专业建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