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嘿,小李,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学校最近的变化?
小李:你是说那新安装的智能教室系统吗?确实挺先进的。
小明:对啊,我昨天上课时发现教室里的灯光和空调可以根据人数自动调节。
小李:那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学校部署了传感器网络,实时收集环境数据。
小明:听起来很酷。那这些数据是怎么处理的呢?
小李:学校用了一个基于Python的后端系统来分析数据,然后控制设备。
小明:能给我看看那段代码吗?
小李:当然可以。这是个简单的示例,使用Flask框架接收传感器数据,并根据设定的阈值调整设备。
import flask
from flask import request
app = flask.Flask(__name__)
@app.route('/sensor', methods=['POST'])
def handle_sensor():
data = request.json
temperature = data.get('temperature')
if temperature > 25:
return "Turn on AC"
else:
return "Keep AC off"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host='0.0.0.0', port=5000)
小明:这段代码真是简单又实用!
小李:是的,这只是智慧校园的一部分。未来还会引入更多AI算法,比如人脸识别门禁、智能推荐课程等。
小明:看来大学正在向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小李:没错,这就是“智慧校园”的魅力所在。